联系我们

余姚市人民医院

余姚市城东路800号

0574-62629999

yysrmyy2008@sina.com

您现在的位置是:首页
>>医院动态>>科研教学
科研教学
科技奇葩齐放异彩
来源:宣传科   发布日期:2011-06-13
       前不久,2010年浙江省卫生厅科技计划项目揭晓,我院急诊手外科余国光主任申报的“游离足趾甲皮二期修复手指甲床及指端皮肤软组织缺损”科研项目榜上有名,被列入今年我省医药卫生科研基金(B)类计划。
       这是我院本着“科技兴院 质量为本”战略取得的又一成果。近几年,我院加强学科建设和人才队伍建设,积极开展医学科研和新技术新项目,引进适宜新技术项目和新疗法如雨后春笋,取得了有目共睹地快速发展。近三年来,全院开展新技术、新项目29项, 科研立项38项,获得宁波市科学技术成果登记8项,宁波市、余姚市成果获奖2项,推动了医院技术创新,满足了日益增长不同层次的医疗服务需要,使众多患者受益。
 科技创新  关爱女性
       我院妇产科是市、院重点学科,现有腹腔镜、宫腔镜等各类先进手术设备及仪器。在开展妇科常规手术的同时,妇产科的重大疑难手术技术达宁波市领先水平。各类微创手术已占到全部妇科手术的60%以上。另外,该科还开展了无痛人流、导乐分娩等特色业务。妇科学继2007年被评为宁波市医疗卫生重点建设学科后,今年又被评为省首批县级医学龙头学科。
       妇科学科带头人邵华江总是把广大女性病人的需要当作自己技术创新的第一使命。自1998年利用继续教育学习的机会,邵华江从上海专家那里学了腹腔镜技术后,我院如今每年开展的腹腔镜手术达3000多例,占医院妇科手术病人的七成,手术难度和数量均居宁波综合性医院之首。此项微创手术的开展,让越来越多的妇科病人免受剖腹之苦。他对每个患者治疗方案和术式的选择都是仔细研究、反复推敲,“既要保命,又要保青春”,成了他治病救人的最高境界。
       有位输卵管妊娠50多天的病人,同时查出患有子宫肌瘤和畸胎瘤,向邵华江提出只做腹腔镜以减少创伤痛苦,并要求保留生育功能。面对这种有3种疾病的复杂病情,邵华江没有退缩和拒绝。他为病人详细做好体格检查后,制定了周密的手术方案,成功地给病人实施了腹腔镜手术,去除病灶且保全了她的生育功能,病人简直不敢相信自己的“无理”要求,能在高明的医生的手中如愿以偿。
        在与死神的屡次较量中,邵华江总是沉着应战,指挥有序,尤其在我市率先开展了作为治疗危重产后大出血先进技术的髂内动脉结扎手术,已挽救了无数名濒临死亡的孕产妇的生命,产后大出血抢救成功率居宁波市首位。
几年前,《宁波日报》社会新闻版头条刊登的一则通讯《爱,让生命延伸》,就是生动地报道了以他为首的医疗小组抢救一名多个脏器衰竭的产妇的神奇故事。那年农历大年初六,本市一位范姓产妇在乡镇卫生院分娩第二胎后发生大出血,送到邵华江面前时,已经深度休克。邵华江当即决定给产妇做子宫次全切术加两侧髂内动脉结扎手术。经过3个多小时的抢救,控制了产妇的出血。次日凌晨,在病房里守了大半夜的邵华江发现产妇出现了呼吸困难,断定是大出血后的并发症——脏器衰竭。此时,产妇已经出现呼吸功能衰竭、肾功能衰竭、肝脏功能衰竭、胃功能衰竭,这是死亡率为100%的危急情况,邵华江协同ICU医护人员展开了一场与死神的艰苦搏斗。整整17天,经过抗DIC治疗、纠正肾功能衰竭等抢救,邵华江和他的同事创造了奇迹,终于把病人从死神手中夺了过来。
 科技创新  搏动心跳
       近年来,我院聘请了曾担任浙江医科大学附属二院胸外科主任朱教授为胸外科主任,同时邀请上海长征等医院胸外科专家定期来余姚市人民医院业务指导,心血管内科技术也与时俱进,开创了我院心内、外科业务的新局面。
来自贵州纳雍县的小罗教,是我院成功实施的首例心脏手术的手术对象,2009年,小罗教9月份在三七市镇幼儿园体检时被发现心脏有杂音,到我院检查后被确认患上了“房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和“右心室肥大”三个症状合并在一起的“法洛氏三联征”。当听说根治的唯一方法是实施心脏手术,且越早动手术越好时,小罗教的父母心急如焚,这对夫妻每月打工收入才两千元,怎么也凑不齐几万元的手术费啊!在得知可以通过 “陆章铨爱心助医基金”得到救助,两夫妻才放了心。在心外科医生、麻醉科医生和手术室护理团队的精心准备下, 9月13日上午,由朱家光主刀,小罗教接受了“法洛氏三联征根治术”。术后,小罗教没有发生心率失常、传导阻滞等手术并发症,很快转入普通病房。朱医生告诉家长:“孩子的心脏病已根治,对今后生活和工作不再有影响了。”
       目前,国内县市级医院能开展心脏手术的还比较少。我院心脏手术的成功实施,标志着医院的整体医疗技术水平提高到了一个新的层次,为我市的心脏病患者带来了福音。
       2009年,我院曾成功为一名96岁高龄患者植入永久起搏器。该患者有“高血压病”10余年,“冠心病”病史30余年,医院心血管内科综合分析病史、症状及相关辅助检查,认为该患者有植入永久起搏器指征,经家属同意后,心内科邓来林主任主刀,在陈玉婷副主任医师的协助下成功为该患者植入VVI型永久起搏器,术中进展顺利,术后患者无相关并发症发生,起搏器运行感知良好。病人随访状况佳。该患者高龄、基础疾病较多、血压高、心功能不全,切口不易愈合、手术风险大、难度高。此次手术的成功不仅证实了超高龄患者仍然是永久起搏器的植入人群,也填补了我市为超高龄患者成功植入永久起搏器的空白,更标志着我院心脏介入技术又跨入了一个新的水平。
科技创新  骈拇生“肢”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原来我院软硬件己远远不能满足病人需要,随着医院的搬迁,医院及时开辟出骨科一病区、手外科病区,并从外地引进多位适宜人才,在医治病患四肢骨关节脱位、断指、断肢及四肢骨与软组织缺损等疾病取得明显成效。
       上海长征医院贾连顺主任医师是第二军医大学附属上海长征医院骨科教授、博士生导师,骨外科学国家级重点学科及211工程重点学科带头人,国家政府特殊津贴获得者,擅长医治颈椎病、腰椎病、骨科疑难病等,兼职我院骨科主任医师后,切实提高了我院骨科技术水平。家住慈溪的病患杨某某,患了胸椎黄韧带骨化,同时合并有慢性肾功能不全等多种疾病。半年来,胸背部疼痛难忍,辗转四处求医,后来姚就诊于贾连顺教授。贾连顺教授替患者做了详细地体格检查后,指导他的博士生宋滇文联合我院骨科副主任医师游新茂等医务工作者为病人制定了详细地手术方案,择期开展了黄韧带骨化去除加椎管减压内固定术。术中碰到了一个很棘手的问题,正常人的胸椎黄韧带如软组织,韧有弹性,而该病人的胸椎黄韧带硬如骨质,医护人员只能用磨钻一点点去掉骨化组织,每一个稍懂医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个手术过程相当危险,只要有一点点偏差,损伤脊椎神经,就会造成病人瘫痪,然而在贾教授指导下,医护人员早己做好了充分的准备工作,顺利完成了手术。一周后,病人胸背疼痛感消失,出院时自己拄着拐杖走着出院。
       余国光医师也是近年来我院引进的手外科专家,在显微外科领域有着很深的造诣,让许多面临截肢的外伤病人保全了完整四肢,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如:刘某某,男,21岁,安徽毫州人,今年来姚务工,从事橱柜业,2009年4月16日晚正在劳作中的刘某不慎被电裾锯伤右示中指,急来我院急诊就诊,右中指末节指骨是人从事精细劳作的主要肢体,是不可或缺的,刘某某感到自己年纪轻轻,右中指就短了一截,影响将来的生活、劳动能力,感到非常悲伤。我院手外科医护人员马上将其收住入院,在手术室医护人员配合下,副主任医师余国光、助手项青松、张德锋医师联手为患者进行了手术,取患者左侧第二足趾,移植到右中指,并在显微镜下做好了动静脉与神经的吻合术,整个手术过程顺利,手指存活。
科技创新  抗击癌症
       近年来,我国每年新增肿瘤病人约200万人,面对越来越多的肿瘤病人,特别是首次发现早已是中晚期,并失去了手术机会及不能耐受化疗的癌症病人,如何利用现有的知识和技术,以降低肿瘤病人死亡率,一直是医务人员长期探索研究的领域,几年来,我院多措并举发展肿瘤学科,使众多癌症病人受益。
       董老太,75岁 三七市某村人。三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腹胀,但未引起重视,直至2010年2月24日腹胀难忍,全身乏力,来我院就诊,经检查后确诊为胃癌晚期,广泛转移,腹腔大量积液。老太病情告危,已经无法手术治疗,只能补充一点营养,但老太腹内大量腹水,致使胀痛难忍,痛苦异常。如果给病人抽取积液以缓解病人腹胀,大量积液马上又产生,医务人员对此束手无策。
       此类病情,一直是困挠医务人员和病人的一个难题。前不久,医院结合自身医疗资源与技术特点,巨资引进代表国内前沿技术的肿瘤靶向综合治疗设备,成立了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中心诊疗项目有肿瘤外科手术治疗、内科化疗、冷极射频消融治疗、肿瘤介入治疗、体内伽玛刀内部照射治疗、体外高频热疗治疗等,由临床经验丰富的肿瘤治疗专家主诊,坚持恶性肿瘤局部治疗与全身治疗相结合,分期分类治疗及中西结合等治疗原则。
       董老太在中心接受了体腔热灌注治疗机和体外高频热疗机治疗后,大量腹腔积水明显消退,长期困扰癌症晚期患者的难题终于破解。
       随着肿瘤综合治疗中心技术日臻成熟,越来越多的病人受惠,医院肿瘤治疗中心成立以来,目前已有 425人次 癌症患者接受了治疗,减轻了病痛。
       随着医院新项目、新技术地开展,如:消化内科实验室的投入使用,臭氧消融治疗椎间盘突出,采用中西医结合配合运动等独特疗法来治疗矮小症、性早熟,血液透析长期留置导管置入术、骨质疏松症与骨密度测定、唇腺活检诊断干燥综合征等,我们翘首期盼科技奇葩再溢芳香。


 
 

 

Produced By 大汉网络 大汉版通发布系统